




作为成渝地区中部产业强区建设的核心载体,东兴区正锚定重点产业,完善配套保障和政策支持,以系统思维打通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让各类人才在这片热土上与机遇相拥、与梦想共振,让人才“强磁场”集聚发展 “新动能”,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线上+线下”,
打造人岗精准对接平台
人才与岗位“双向奔赴”,机遇与梦想交织碰撞。前不久,东兴区2025年“智汇甜城·才聚东兴”人才夜市招聘活动在内江万达广场举行,帮助服务外包产业、新材料制造等重点产业企业解决用工、缺工问题,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登记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持续巩固提升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成果,推进人才与企业实现精准对接。
为保障现场求职者高效精准选岗就业,东兴区委组织部与区人社局在现场设置了政策咨询和就业指导展位,宣传解读我区创新创业、就业支持、人才金融等人才政策,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提供充足的要素保障。
今年3月,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直播探岗”(内江站)春季专场暨内江市大学生“进园区、进企业”参观活动,在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举行,大学生通过走进园区、企业,深入体会园区发展的蓬勃态势,零距离感知企业的工作生活环境,了解企业人才需求。
活动邀请产业园区内上海凯长信息科技、慧博太梦(内江)数据科技等4家重点服务外包企业代表进行在线推介,实时发布百余个优质就业岗位,通过实时弹幕留言与网友展开“云端对话”,围绕就业创业政策、高校毕业生档案服务、多元化就业服务渠道等热点话题进行权威解读。
“希望有更多优质企业落户内江,我愿意优先留在家乡发展。”本地学子陈丽看着家乡蓬勃发展的电商产业感慨地说。
发展迅猛的内江市服务外包产业已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双招双引”政策的吸引下,鸿联九五、抖音集团、阿里巴巴、平安金服等70余家服务外包企业相继落户,涵盖金融服务、数据处理、AI直播等领域,催生了大量岗位需求,也吸引了众多年轻大学生回到家乡、留在家乡。
“软硬”兼施,
为人才发展筑好巢
良好的就业环境如同人才成长的 “沃土”,不仅能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更能从根本上激发其创造力与归属感。
现代化写字楼巍然耸立,休闲娱乐活动丰富多彩,食堂饭菜实惠可口,人才公寓安逸舒适……学生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园区的各个工作生活场所,实地感受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阳光穿过玻璃幕墙,将浅灰色调的办公区照得通透明净,工位呈矩阵排列,慧博云通的每位审核专员各司其职,在电脑上进行着业务操作;生活休息区放着几台微波炉,专供职工热饭使用,自助售卖机内摆放着各种饮料,生活配套设施完善且充满人性化。园区食堂内提供多种中餐、面食等,就餐环境整洁,“烟火气”十足,全方位满足企业职工的多元口味需求。
人才公寓装修精致,配备洗衣机、空调、热水器、床、办公桌等家具家电,员工可按照自己需求选择四人间、单人间或套间,实现拎包入住。此外,楼下生活超市、便利店、快递驿站、咖啡书屋、休闲花园等生活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
“这里的就业环境让我重新考虑职业规划,如果有合适的岗位,我会留在内江工作。”来自德阳的晏正豪说。
这些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为企业招聘和人才发展夯实了基础,高效贴心的优质服务,则成为园区取得亮眼成绩的致胜法宝之一。
为及时回应企业的问题诉求,园区特设首席企服专员,“一对一”为企业提供服务保障,“三分钟快速反应工作机制”,则做到“定岗定人、定岗定责”和“特事特办、有事立办”。每周收集整理的企业诉求,定期建立起问题台账并制定解决方案,彻底解决企业入驻园区后的后顾之忧,真正做到“懂你所需,尽我所能”。
校地合作,
强化人才智力支撑
“希望在今后的合作中,我们聚焦产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健全合作机制,推动合作共赢。”今年5月,内江师院的领导、专家人才赴东兴区开展校地合作交流活动,双方就人才共育,强化智力支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交流。
当前东兴区正锚定“建设成渝地区中部产业强区”战略目标,以构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抓手,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在产业能级跃升的关键阶段,全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期待与内江师范学院共谋发展。
内江师范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的学科优势结合地方发展需求,在可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进行深度谋划,学院专业特色与东兴区地方产业特色充分融合,不仅能为企事业单位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人力资源保障,也能为教师科研实践搭建平台,为学生就业、实习实训创造条件。
随着交流的深入,双方就扩大合作范围、创新合作模式、突出合作成效等内容达成一致共识,进一步明确了合作的方向,为下一步深化合作增添了信心和决心。
接下来,东兴区将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共赢”为目标,在现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探索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方向,推动校地合作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
当前,东兴区正全方位多维度做好人才发展工作,以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方式,打好人才“组合拳”,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