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to

sito

sito

sito

sito
威廉姆森(1985)在交易费用理论中提出“资产专用性”概念,也就对企业外包行为机制做出了描述。他指出:第一,当资产专用性的最佳水平极低时,无论从规模经济还是从治理成本上看,都使用市场采购更为有利;第二,当资产专用性的最佳水平极高时,则内部组织更为有利;第三,对于中间状态的资产专用性来说,当两种成本存在很小的差别时将出现混合治理,即一些企业将从市场上采购,而另一些企业则自行制造,但两种决策都达不到最优;第四,在更一般的条件下,组织通过外包寻找降低生产成本的机会,但如果节约的外包成本或多或少的被在与外包商进行的合同摊派、外包关系的管理以及确保外包对合同的严格执行上所产生的费用所抵消,则组织倾向于实现纵向一体化;如果节约的成本高于合同契约方式的成本,那么组织倾向于市场交易,即进行业务外包。 有关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外包研究包括:Cheon、Grover、Teng(1995年)研究了信息技术外包,认为只有当外包交易成本、管理成本、供应商供应成本之和小于自己的生产成本时,外包才会发生;Vinning和Globerman(1999年)认为生产成本、谈判成本、机会主义成本之和最小是外包决策的依据;此外,Klaas、MeClendon和Gainey(1999年)研究了人力资源外包,认为总交易成本来自价格、维持契约和员工关系的费用、监督费用以及机会主义成本,不同的治理结构导致不同成本,而决策的依据就是总交易成本最小。